B Corp企業  令商業力量盡情發放 (原文來自資本雜誌)

B Corp企業  令商業力量盡情發放 (原文來自資本雜誌)

  仍然繼續討論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可能已經不合時宜。隨著時代的轉變,單是進行慈善活動,扶助弱勢,效果短暫,而且企業的獲益未必持續。其實早在2007年,有美國企業家提出「共益企業」(B Corp)的概念,相信企業不單能為股東創造財富,同時亦能為不同的持份者創造利益;規模及生意額不再是企業成功的唯一定義,對社會及環境生態作出的貢獻亦是企業成功的指標之一。之後更創立了非牟利組織B型實驗室(B...
企業如何能利用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企業如何能利用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由 Compology 首席執行官 Jason Gates 撰寫。Compology為共益企業(B Corp),協助公司和政府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方案。 為什麼我們需要具有經濟及技術效益的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方案? 大約 10 年前,我曾經管理過大型建築工地項目,發現廢物處理和收集效率非常低,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令人感到沮喪。廢物類型被錯誤地分類,放置不適當的容器中;這些容器被過度使用,造成不必要的垃圾車使用。當時,我的合夥人兼好友 Ben 正在研究感測器技術在數據收集方面的應用。...
環保企業,向共益企業邁進

環保企業,向共益企業邁進

環保企業,向共益企業邁進(李家雯、方晧宏) 如果要通過認證,成為共益企業,除了需要證明自己是家負責任的公司,而且能夠在運作上維持高透明度以外,更重要的是公司能夠為社會和環境帶來足夠的正面影響。在這五項核心條件(客戶、社區、環境、員工及公司治理)中,從事環保業務的公司其實已經很可能符合了「環境」一項。可是,僱主可能會擔心成為共益企業的門檻,認為公司本身需要已經有一定的規模,擁有先進的機器和複雜的營運模式,才合符成為共益企業的資格。...
建築為大眾 創新惠舊城

建築為大眾 創新惠舊城

建築為大眾 創新惠舊城 (蔡美碧) 「大眾」往往被視為草根的、欠缺高品味的,似乎與追求創新、美輪美奐的建築物格格不入。然而大家往往忘記了,好的建築和設計往往是由大眾啟發而成的作品。在內地就有這麼一間公司,以「大眾」為工作的起點和目標,它所建設的成果實在令人驚艷讚嘆。 眾建築是一家創新的建築設計公司,由三位青年建築設計師何哲、沈海恩和臧峰於2010年在北京創辦。團隊成員來自海內外,包括有建築師、工程師、產品設計師和城市規劃師。他們既有國際化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也有熟悉數碼技術和製造業的新派設計師。...
設計綠星級建築

設計綠星級建築

設計綠星級建築(李家雯) 繼去年簽署的《巴黎氣候協議》,氣候變化近年長期在國際熱門議題中佔一席位,減少碳排放乃事在必行的國際共識。在城市中,建築物的耗電量及碳排放量相當驚人,尤其在美國,耗用全國電力生產逾七成,若果能夠提升建築物的能源效益,勢將減低整體社會對能源生產的需求。 美國人基斯.夏弗納(Chris...
買一本書改變世界

買一本書改變世界

買一本書改變世界(羅偉鴻) 一般二手書商,不就是把還有閱讀價值的書本回收,然後賣出賺個差價,有何改變世界之處?據美國二手書調查網站估計,只有16%美國二手書商年度營收能超過5萬美元(約40萬港元,即每月收益3萬多),過半二手書商年收益更低於5萬美元,根本無利可圖。而牟利社會企業Better World Books單2013年收入已超過6500萬美元,如此以千萬倍出類拔萃的成就是怎樣煉成的? 世界更好書店(Better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