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仍然繼續討論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可能已經不合時宜。隨著時代的轉變,單是進行慈善活動,扶助弱勢,效果短暫,而且企業的獲益未必持續。其實早在2007年,有美國企業家提出「共益企業」(B Corp)的概念,相信企業不單能為股東創造財富,同時亦能為不同的持份者創造利益;規模及生意額不再是企業成功的唯一定義,對社會及環境生態作出的貢獻亦是企業成功的指標之一。之後更創立了非牟利組織B型實驗室(B Lab),企業需要通過認證機制,才能成為共益企業。現時已有來自80多個國家,超過150個行業領域的5,000多家公司獲得此項認證,其中香港共有17間本土企業取得認證。
B Corp
B Corp是由3位美國企業家Bart Houlahan、Andrew Kassoy及Jay Coen Gilbert共同發起,他們深感企業對社會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然而傳統的觀念卻規範了企業的性質,未能全面讓企業與社會共同得益,於是創立了一套認證機制。取得認證,亦代表企業在社會、環境效益及透明度等方面達到高標準。
屬香港首間共益企業的仁人學社,其Principal Innovation Consultant李國華表示,企業要成為B Corp,先完成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BIA),總分為200分,若達到80分,便有專人再為企業作更深入的分析。這個評估是免費的,適用於所有企業,讓企業可以重新思考公司的核心價值,並再次規劃公司的治理政策。即使沒有打算申請成為共益企業的公司,也可以免費利用這個工具檢視公司的表現。
最近,Nespresso正式獲得B Corp全球認證,是繼Chloé、Illy等國際知名品牌後,又一大眾認識的品牌成為B Corp。李國華認為,B Corp已是公司成為共益企業的重要證明,但過程非常嚴謹,所以若有更多知名公司或品牌得到認證,可以有助更多企業朝著這方向而努力。
「有不少國際知名的品牌,總公司已獲得B Corp認證,但在各地的分公司仍可自行再申請當地的認證,例如The Body Shop總公司獲得認證,亦取得香港B Corp認證,屬少見的。」
體現「三重底線」
The Body Shop Hong Kong & Macau總經理Adeline Gall透露,The Body Shop的管理方針,體現「三重底線」(Triple Bottom Line)的企業。即努力在人、地球和利潤之間取得平衡。一個真正的「三重底線」的企業不僅要從財務方面衡量成功,還要確保了解其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品牌透過倡議活動、回收計劃、員工參與的義工服務日、社群公平貿易計劃等努力解決不平等、貧困問題和關心人和地球的福祉。
在承諾推動企業和社會變革上,The Body Shop是滿有經驗,它是第一個反對在美容護膚品中進行動物測試的國際美容護膚品牌,而長期合作夥伴,Cruelty Free International,亦是全球第一個致力於終止在動物身上進行美容護膚品和成分測試的非牟利組織。2018年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The Body Shop和Cruelty Free International帶著830萬個反對動物測試的簽名來到紐約聯合國總部,這些簽名是30多年來,雙方之間倡導工作的成果,以創造一個結束動物測試的全球框架,並同時推動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議程。這次合作是對反對美容護膚品動物測試最積極進取的活動,亦成為激勵企業、政府和市民採取行動的典範。
品牌亦支持以合乎道德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提取原材料,Adeline Gall提到,大約一半的產品是純素主義,另一半產品,或使用蜜糖或蜂蠟,使用這些成分的原因,是因為它們是由農民和生產專家野生採摘和以可持續方式採集的製造高質量的素食者或純素美容產品,努力為世界帶來真正、積極的改變。
在達到B Corp國際認證上,品牌會透過企業的力量,為客戶、員工、社群和環境帶來正面的影響。包括邀請顧客參與各項倡議活動,如永久反對動物測試。推出了店內空瓶回收計劃及Refill Station,以抵消在門店內使用的非綠色能源設備。承諾透過此計劃,協助世界各地的人和社群。30多年來,一直從專業的生產商和工匠採購成分和配件,以公平的價格進行交易,並為合作夥伴提供了重要的經濟獨立條件,例如從迦納的手工乳木果、尼泊爾回收再造紙禮品袋等,因不少生活在農村地區的婦女,其經濟機會仍然有限。這亦有助推動品牌的目標,形成一股向善的力量。
Adeline Gall補充,The Body Shop的創始人Dame Anita Roddick已認定「企業塑造了世界。它能夠以任何你能想像的方式改變社會。」B Corp與全球共同努力,以減少不平等、降低貧困水平、創造更健康的環境、更強大的社群以及具尊嚴和使命的工作機會為目標,這是品牌目的意義,也是發展的原動力。「我們相信地球的美麗和人類的善良,但世界仍需努力,因大自然仍在受苦,有些品種會被滅絕,加上社會仍然是極度不公平和不平等。The Body Shop正是為善、正義和為美麗而奮鬥,這種奮鬥將一直是發展的核心。」
要求非常嚴格
在各種複雜的標準和認證世界中,從OEKO-TEX到GOTS,再到公平貿易,B Corp是當中最嚴格和要求最高的,不僅評估產品或服務,它還評估公司內部整體堅持的正面影響,並致力持續改進往後過程,故自然也代表了該品牌或企業,符合最高要求的「可持續」要求。
李國華直言,成為B Corp的企業,目標只有一個,就是透過做生意,令社會變得更好。「全球都有不少Business For Good的運動,目的都是想推動社會變得更好。NGO(非牟利機構)的出現,是當中的雛型,例如平安鐘一線通。然後是仁人學社、黑暗中對話,期望通過去產品,改變世界,讓大眾或社會進步。」
他亦是香港B Lab創會成員之一,相信B Corp認證可以協助香港企業改變商業模式。在成為B Corp的一份子之後,公司依然是牟利的商業機構,只是除了賺取利潤之外,同時有責任去解決社會或環境生態上的問題。營運目的亦非單純是股東的利益,而是整個社會的利益,透過商業力量為社會帶來裨益,推動整體發展。
香港B Corp起步慢,主要因經營環境困難,營運成本高,企業將焦點放在盈利,也顧不上社會大眾的利益。但事實上,社會不少問題,間接都由企業所衍生,例如時常提及的環保問題。
問題刁鑽深入
B Corp是開放給全球企業申請,然而,大部份企業平均只取得50多分,全球申請者中,可能只有10%的企業得到80分。中國第一間B Corp,是成立於2010 年的First Respond,在2016年6月通過認證,提供優質急救服務與相關培訓的機構,旨在「讓每一個跑手都能平安回家」。而仁人學社是香港第一間B Corp認證的本土機構,在2016年時,獲得91.3分;需每三年重新審核,2019年第二次有87.4分。(正準備2022年審核)
「要得到高分數,企業不能口講無憑,仁人學社會清楚列明,若有盈利,會分派花紅;會給予員工培訓,現正考慮向員工派發股份,此外,1/3收入,需捐給仁人學社基金會。類此這些,都是加分項目。」
事實上,BIA依照產業類別及規模大小,,且會依據「填答程度」動態延伸出更多的題目。與企業單方面的永續發展報告描述相比較,BIA讓企業有機會更清楚地揭露完整的資訊。
衡量公司各方面的營運,所產生的正面或負面影響的程度:最後在總分中呈現。如此就能防止個別好或壞的作法可能會以不成比例的方式,影響年度整體營運狀況。將企業營運的影響面向量化為易於共享、可比較、易於理解的數字。所以,BIA揭示公司治理、環境、員工、社區、客戶影響力面向和評估面向的中位數及總分,充分顯示企業營運完整的輪廓。
李國華指出,仁人學社希望成為企業的借鏡,明白成為B Corp,在有盈利之餘,同樣可以令社會有得益,因此,不只要做好的生意,更要將生意做好。仁人學社的業務,是協助客戶進行社會創新的項目,客戶當中包括NGO、政府機構、學校及私人企業。「會在課程中,將滲入B Corp的理念,也會幫助有意成為B Corp的機構更進一步。」今年是仁人學社的十周年,目標是提升私人企業客戶的比例至20%。
至於為何少見有香港大企業成為B Corp,李國華解釋,因為香港企業普遍有不少關連公司,稅務複雜,B Lab希望企業的架構簡單,不會讓公眾產生誤會,所以現在都是本土中小型公司取得,也因此令B Corp在香港的發展步伐慢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