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B Lab Hong Kong & Macau | 6 月 27, 2021 | 共益企業案例, 環保企業, 環境保護
環保企業,向共益企業邁進(李家雯、方晧宏) 如果要通過認證,成為共益企業,除了需要證明自己是家負責任的公司,而且能夠在運作上維持高透明度以外,更重要的是公司能夠為社會和環境帶來足夠的正面影響。在這五項核心條件(客戶、社區、環境、員工及公司治理)中,從事環保業務的公司其實已經很可能符合了「環境」一項。可是,僱主可能會擔心成為共益企業的門檻,認為公司本身需要已經有一定的規模,擁有先進的機器和複雜的營運模式,才合符成為共益企業的資格。...
by B Lab Hong Kong & Macau | 6 月 27, 2021 | 共益企業案例, 環境保護
建築為大眾 創新惠舊城 (蔡美碧) 「大眾」往往被視為草根的、欠缺高品味的,似乎與追求創新、美輪美奐的建築物格格不入。然而大家往往忘記了,好的建築和設計往往是由大眾啟發而成的作品。在內地就有這麼一間公司,以「大眾」為工作的起點和目標,它所建設的成果實在令人驚艷讚嘆。 眾建築是一家創新的建築設計公司,由三位青年建築設計師何哲、沈海恩和臧峰於2010年在北京創辦。團隊成員來自海內外,包括有建築師、工程師、產品設計師和城市規劃師。他們既有國際化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也有熟悉數碼技術和製造業的新派設計師。...
by B Lab Hong Kong & Macau | 6 月 27, 2021 | 共益企業案例, 能源節省
設計綠星級建築(李家雯) 繼去年簽署的《巴黎氣候協議》,氣候變化近年長期在國際熱門議題中佔一席位,減少碳排放乃事在必行的國際共識。在城市中,建築物的耗電量及碳排放量相當驚人,尤其在美國,耗用全國電力生產逾七成,若果能夠提升建築物的能源效益,勢將減低整體社會對能源生產的需求。 美國人基斯.夏弗納(Chris...
by B Lab Hong Kong & Macau | 6 月 27, 2021 | 共益企業案例, 精益創業
買一本書改變世界(羅偉鴻) 一般二手書商,不就是把還有閱讀價值的書本回收,然後賣出賺個差價,有何改變世界之處?據美國二手書調查網站估計,只有16%美國二手書商年度營收能超過5萬美元(約40萬港元,即每月收益3萬多),過半二手書商年收益更低於5萬美元,根本無利可圖。而牟利社會企業Better World Books單2013年收入已超過6500萬美元,如此以千萬倍出類拔萃的成就是怎樣煉成的? 世界更好書店(Better World...
by B Lab Hong Kong & Macau | 6 月 27, 2021 | 共益企業案例, 創新設計, 環境保護
發揮創意設計 塑膠也可環保(李家雯) 塑膠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除了器皿、購物袋和玩具外,就連我們每天用的牙膏和個人護理產品,都含有塑膠成分。塑膠為人類帶來很多方便,但大自然不能消化它,最終難逃被長埋堆填區的命運。塑膠產品更曾被《時代雜誌》評為50大最糟發明之一。 為了解決塑膠所帶來的問題,美國的三藩市早於2014年成為全國第一個城市禁止所有超市、便利店、商店等出售21盎斯(約621毫升)及以下容量的膠樽水。而美國的埃里克.哈德森(Eric...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