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能通過合作,應對氣候急劇變化?六個關鍵方法,攜手解決全球危機

02/09/2021
Shared by B Lab Hong Kong & Macau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自工業化以來,由1850年至1900年間,地球溫度提升1.09℃。至少在過去的 2000 年中,由1970 年開始,全球地表溫度的升溫速度比任何50年期間都要快。

全球變暖亦造成許多不可逆轉的變化,如海平面上升和冰川融化。海洋變得越來越熱和酸,由於從溫室氣體中吸收了91%的能量,導致變暖和熱浪等問題,特別是在過去 15 年中。海洋熱浪導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例如珊瑚白化,還會導致藻類大量繁殖和物種組成的變化。 即使世界按照《巴黎協定》將升溫限制在 1.5-2℃,到本世紀末,海洋熱浪的發生頻率也將增加四倍。

報告指出,自工業革命(1750 年)以來,二氧化碳增加的速度至少比過去 800,000 年的任何其他時間快 10 倍,比過去 5600 萬年的速度快 4 到 5 倍。參照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所有情況,地球的表面溫度將不可避免地持續上升至2050年。

縱使個別企業願意採取自發行動去解決氣候危機,但這並不足以解決目前嚴峻的情況。其實,任何大小規模的公司亦能參與貢獻,不單是捐款,更可與其他機構攜手合作解決全球危機。

以下是六個通過合作解決氣候危機的關鍵方法:

  1. 讓員工一同參與

讓員工一起參與是企業應對氣候危機的好開始。這種夥伴關係可為機構的氣候行動策略引入更多元化聲音,同時有助於員工提高適應力及面對改變。

Northwest Permanente(醫療機構)每日處理無數的塑膠醫療用品,大部分是手術用具的包裝。然而,許多醫療用品並沒有使用過就被丟掉。一項針對員工行為試驗計劃,促使外科醫生和手術室改變使用手術用具方式,並將打開用具的時間延後,避免不必要浪費,減少對環境影響。

 

2. 與鄰近社區共同參與

企業可以主動與社區合作,理想的合作對象包括:機構主要業務地區、供應商所在地,或是產品和服務經常被使用的社區。這樣的社區合作方式別具意義,例如:Kaiser Permanente積極追蹤醫療保健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特別是經營地的溫室氣體排放對社區的潛在影響,及可能對當地人做成的健康風險。

 

 

3. 尋找與結盟企業合作的機會

即便是競爭對手,因為彼此對行業、供應商及經營地區有相當影響力,若能共同合作,應對氣候問題,成效定必事半功倍。

英國達能 (Danone) 的乳酪品牌與嬰幼兒食品品牌Ella’s Kitchen和Terracycle合作,建立了一個食品包裝回收聯盟。同時他們在共益企業經營的社區範圍內,設立了「共益企業氣候聯盟」(B Corp Climate Collective)。由2018年起至今,聯盟合作推廣氣候行動及氣候正義(Climate Justice),並積極與其他地區企業交流、分享經驗,成功擴散影響力。

此外,2019年12月馬德里舉行的COP25會議上,來自全球33 個國家的533名「共益企 業氣候聯盟」成員承諾在2030年實現淨零排放。這是至今為止,在跨企業合作中最進取的氣候承諾,甚至比《巴黎協定》2050年的目標提前20年達成淨零排放。

隨後2021年歐洲共益實驗室(B Lab Europe)在峰會上發起了聯盟,呼籲歐盟強制採用利益相關者作為企業管治基礎,包括要求投資者、管理層及股東考慮資本的應用如何影響社會及環境利益。如欲了解更多,可參閱先鋒郵報(Pioneers Post) 的文章 “ Coalition led by B Lab Europe calls for mandatory stakeholder governance across the EU“加入聯盟。

4. 讓供應商一同參與

氣候正義目的是協助一群對氣候變化責任最小卻在承受最嚴重的後果的人發聲,包括發展中國家、低收入者等。這是一個有力的議題,若能善用則可加強企業的氣候行動對整個供應鏈的影響力。例如Pukka Herbs (有機花草茶品牌)與供應商合作項目包括改善用水和防侵蝕對策,並支持供應商以多元途徑增加收入,如飼養蜜蜂。它與供應商合作,確保原材料供應穩定,配合供貨地不斷變化的天氣。另一家企業Northwest Permanente(醫療機構)亦透過在地採購食物以支持附近社區,減低碳排放量。

5. 讓關注氣候變遷的積極人士共同參與

不一定專家才能推動氣候正義,提倡氣候正義相關組織、活躍份子,以及那些深受氣候變化影響生活的人都能出一分力。而企業與有關團體和人士合作,除了可以拓展企業的視野,也擴大了影響力。例如邀請有關人士主持或參與企業的培訓、活動和會議,或是透過企業的通訊或社交媒體報道他們的故事,這樣不但能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也能幫助企業推動氣候行動。有些企業甚至直接資助他們的工作,或邀請他們加入企業的咨詢委員會。

2020年Allbirds (服飾品牌)與一群致力探索交叉性環保主義(Intersectional Environmentalism)的倡導者提出「Allgood聯合組織」。Allbirds 在社交媒體活動#ChangeClimateChange中帶出了氣候正義倡導者的聲音,還邀請這群核心的成員成為其服裝系列的模特兒。

另外,社企PUR Project,在全球40多個國家以社區為中心出發,通過接觸當地居民和參與社區活動,持續推動氣候正義行動,回應氣候危機。

 

6. 與政策制定者方向一致

氣候正義與許多公共政策,包括醫療衛生、氣候、能源、環境和農業政策是密不可分的。許多企業的氣候正義行動是建基於重要的公共政策。

像食品公司Happy Family Organics通過婦女、嬰兒和兒童特別補充營養計劃(WIC),向有營養風險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他們的Happy Baby® Clearly Crafted™ 罐裝食品。而WIC正是美國為低收入孕婦、哺乳期婦女和五歲以下兒童提供保健和營養的援助計劃。

Patagonia在美國推動有關氣候正義議題及政策作出重大的貢獻。企業長期倡導保護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協助哥威迅人(Gwich’in)推進《邊界水域荒野法》(Boundary Waters Wilderness Act)等氣候相關法案。Patagonia的團隊將倡導工作重點著眼於當地發展社區的經濟,並借社區經濟增長解決當地公共衛生和氣候危機。

參考資料:

https://www.bcorpclimatecollective.org/news/highlights-b-corp-global-climate-summit-2021

Shared by B Lab Hong Kong & Macau

Contact us if you want to join this global movement of balancing purpose and profit to redefine success in business.

You may also find the below useful:

B Corp企業  令商業力量盡情發放 (原文來自資本雜誌)

B Corp企業  令商業力量盡情發放 (原文來自資本雜誌)

  仍然繼續討論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可能已經不合時宜。隨著時代的轉變,單是進行慈善活動,扶助弱勢,效果短暫,而且企業的獲益未必持續。其實早在2007年,有美國企業家提出「共益企業」(B Corp)的概念,相信企業不單能為股東創造財富,同時亦能為不同的持份者創造利益;規模及生意額不再是企業成功的唯一定義,對社會及環境生態作出的貢獻亦是企業成功的指標之一。之後更創立了非牟利組織B型實驗室(B...

企業如何能利用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企業如何能利用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由 Compology 首席執行官 Jason Gates 撰寫。Compology為共益企業(B Corp),協助公司和政府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方案。 為什麼我們需要具有經濟及技術效益的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方案? 大約 10 年前,我曾經管理過大型建築工地項目,發現廢物處理和收集效率非常低,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令人感到沮喪。廢物類型被錯誤地分類,放置不適當的容器中;這些容器被過度使用,造成不必要的垃圾車使用。當時,我的合夥人兼好友 Ben 正在研究感測器技術在數據收集方面的應用。...

共襄商業致善盛舉

共襄商業致善盛舉

誠邀參與我們的慶祝活動,認識香港和澳門共益企業社羣,共襄商業致善盛舉。 商業致善的全球運動日益壯大,遍及世界各地。共益企業及管理認證的非牟利機構共益實驗室是此運動的翹楚,重新定義何謂商業成功及商業擔當的社會角色,願帶領全球經濟活動,走向能夠與所有人共享的,且長遠的繁榮未來。 共益實驗室(港澳) 成立於 2020...

0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